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西子书院 www.westshu.com,重生南明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今天的一章有点难写,要写的出彩着实要废废脑子,容我好好构思一下明天更吧,到时候字数多点,算是弥补一下今天的欠更。

    堵胤锡,原名灵授,宇仲缄,一宇牧子,号牧游。生于万历二十九年(公元1601年),今宜兴屺亭镇前亭村人。他在11岁时,父母双亡,无奈之下只好投奔岳父陈大懋。岳父家虽然穷,但却急公好义,不但收留了小胤锡,还聘请塾师教他诗文。后来又附塾于大舅父家。据说堵胤锡从小豪放不羁,证据是他每天读完书后就跑到邻村的酒店去“纵酒撒野”,还随身携带一个用死人头骨自制的“大酒杯”,现在看来怎么说也是小孩子调皮捣蛋的恶作剧。如果哪一个五六年级小学生公然在校这么干,必然被我们的教育家们视为问题儿童,而不是豪放不羁,罚站请家长是跑不了的。果然堵胤锡就因为喜欢恶搞,招致街坊邻居的普遍非议。他舅父没办法也只好把小胤锡送回岳父家闭门思过。

    在岳父家生活了七八年之久,堵胤锡走出家门开始了游学生涯。这时无锡著名学者马世奇赏识他的才学,收归门下,执弟子之礼。胤锡苦读数年,学业大进。当时,明王朝在辽东的战事频频失利,朝廷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,并下诏各地举荐边防人才。堵胤锡听说后拍案而起,大声说道:“不忘沟壑终吾志,未灭匈奴莫问家!”并立即写下洋洋洒洒数万字的《安边十策》呈给常州知府何应瑞,自称若没有自己出马帮忙,熊廷弼经略辽东必然失败。何太守骤闻奇言吓了一跳,还以为遇到了疯子,客客气气夸了这个“狂生”一番后送出门去,堵胤锡的一腔热血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下文。

    投笔从戎碰了个软钉子,堵胤锡不得已定下心来走科举应试的老路,终于在崇祯十年得中进士,同年四月,入大理寺规政。先后任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、江北浦差分司、长沙知府、湖广分守长宝道副使等职。在江北任上时天灾流行,百姓流离失所。堵胤锡一边开仓赈济灾民,一边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,减轻人民负担,有效地缓解了灾情,度过了难关。商旅中纷纷传唱《福星谣》、《救荒颂》、《关民谣》等歌谣来赞颂他的功绩,堵的老师马世奇也高兴的写信夸自己的爱徒为“五色补天手”。然而尽管才名卓著,堵的仕途却走得并不顺利。他为人强硬,脾气直追汉光武帝的“强项令”董宣,他的一大“爱好”恐怕就是打击危害地方的豪强势力,上至长沙吉王府,下至地方盗匪,只要敢于为非作歹,跟堵胤锡作对者无一不被痛打得抱头鼠窜。因而结怨甚多。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为此专门接见过他,一见之下即许堵胤锡为当世国士,并委以长沙监军之职。尚未到任,北京陷落的消息传来,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。堵胤锡也升任按察司副使,提督湖广通省学政。由监察地方军事改为主管全省教育工作。动荡时期教育事业看似无关紧要,堵胤锡却深知乱世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性,他全面改革湖广的科举制度,主张将文武合二为一,每科选试分“德行政绩言品”、“制义策论”、“韬略骑射”三场进行。以德行政绩为本,通文武治略者为全才;文武通一者为兼才,只有行绩而文武俱荒疏者为偏才。士子通过三试,量才使用。这种举措自然是应变备战的临时性措施,然而也打破了陈腐的科举八股选拔制度,颇有一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味道。

    堵胤锡虽改任学政,但却时时不忘武备,他在民间招募抗清志士,亲自考核其胆气和勇力,前后招募3000人,号为君子营,取越王勾践君子六千之意,不叫兵卒而称为君子,以示尊重激励,舍身为国之意。在明末官场上,堵胤锡以学使之职插手军政事务,自然为时人所侧目,被看作异类。然而堵胤锡志大才雄,行事敢作敢为,自不会为陈腐的条条框框所束缚。他亲自训练士卒,讲解战术,也锻炼出自己带兵打仗的实际作战能力。反观当时明季高官之中,坚持气节,忠贞为国之人也大有人在,可惜多数人都是不知实务,不通军政的酸腐守旧之辈。他们日常以气节高峻自诩,危机时刻却往往因目光短浅,眼高手低而败坏大局。“平时袖手谈心性,拼将一死报君王。”是他们的最好写照,然而平心而论,这样的“自我牺牲精神”于国于民,又有多大的益处呢?

    1645年8月,堵胤锡在湖广总督何腾蛟的推荐下,被任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,实授湖广巡抚,开府常德,担负防御湖北前线的重任。当年五月,李自成败死湖北通城县九宫山,余部约30万人由高夫人、李锦、高一功率领屯兵常德府澧州。大顺军因缺乏物资,主动要求与何腾蛟合作抗清,何腾蛟却对农民军极端仇视,后来因为实力较弱,才迫不得已和大顺军达成“合营”协议,但又处处刁难分化大顺军,一心把他们挤出湖南而后快。而堵胤锡的战略眼光无疑要远高出何腾蛟,他深知当时南明国势已是摇摇欲坠,要维持抗清大业就必须与农民军合作。所以当他得知大顺军各部屯集荆楚一带时,就亲自赶赴荆州大顺军军的大营中谈判会盟事宜。当时谣言纷飞,盛传李锦、高一功等部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煞星,大家都为堵胤锡的轻身犯险捏了一把汗。堵胤锡自己也认为此行生死难卜。临行前,他召集部下说:“覆亡无日,吾愿赤身往,为国家抚集其众。事成,则宗社之灵;否则,某授命之日也。”到达驻地与农民军众将相见后,堵慷慨陈词,极力主张联合抗清,以死报国,他情意恳切,大家都感动得哭泣起来,表示听从命令。堵胤锡又借势向李锦提议:“大家既然同心报国,便是兄弟,何不效法古人登堂拜母的仪式?请见高夫人”。李锦养母高夫人见到堵胤锡后嘱咐李锦:“堵公,天人也,你等切不可辜负他的拳拳苦心啊”。李锦非常高兴,当时就留他欢宴,胤锡婉辞谢绝,哭泣着说:“两京尚未收复,百姓十分困苦,这难道是人臣欢宴听乐的时候吗”李锦为之感叹不已,当即撤掉筵席,从此李锦等众皆听从堵胤锡节制。隆武帝闻讯十分高兴,提升胤锡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,并手书慰劳。授李锦为御营前部左军,一功为右军,并挂龙虎将军印,封列侯,赐锦名赤心,一功名必正,号其营为忠贞营,封高氏为贞义夫人。从此在湖广战场上开创了南明与农民军联合抗清的新局面。

    在与忠贞营合军后,为执行隆武帝的战略部署,堵胤锡建议由何腾蛟北上堵截清军,自己率部围攻荆州以恢复湖北。当时荆州城久攻不下,推官赵振芳建议决水灌城,可以迅速拿下荆州,堵胤锡叹息道:“这确实是好计,然而我为朝廷恢复疆土,打着救民于水火的旗号而来,如今引水灌城,城必可下,但却害苦了百姓,还叫什么义师,我又于心何忍?况且东面有何督师阻截清军,城内守军内无粮草,外无救援,必然不能持久了。”想不到的是何腾蛟部竟在岳阳城下不战自溃,清军如入无人之境般长驱而来。围城明军猝不及防之下解围败走,堵胤锡也在撤退途中坠马折臂,在途经新化驿时他感于时事呕血不止,愤然题诗寄慨:“不眠灯火暗孤村,风雨萧萧杂夜魂。鬼定有知号汉关,家于何处吊荒原?三更鸟化千年血,万里人悲一豆恩。南望诸陵迷野渡,钟山肠断可憐猿。”此时胤锡新败,眼看中兴大计化为泡影,心情郁郁,而诗中更多的是对南明内部虚弱无能的忧虑和感叹。恐怕还夹杂着一丝对前途的迷茫之情。

    同年五月,堵胤锡病愈,在澧州草坪击退了一路追逼而来的荆州清兵,兵势稍振。他的儿子堵世明,侄儿堵正明正这时也弃家来到军中,因堵正明骁勇有谋略,堵胤锡命他掌管君子营亲军。堵正明英勇善斗,作战身先士卒,。在他的指挥下,君子营被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。成为堵部的中坚力量。

&nbs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