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西子书院 www.westshu.com,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

    本着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士做的方针,午饭时穿越一家一致通过了分组行动的决议,留下郑风组织工人和船员卸船、搭建彩钢板房和修建临时码头,郑瑛和张茜的母亲肖静照顾张茜的爷爷、姥爷、姥姥和林长富、郑勇在岛上休息。

    其他人则乘003号渔船去附近岛屿去探险,以摸清周边情况,弄清本时空的具体时间。

    探险计划的路线是从林长富岛至中业岛、南钥岛到太平岛,再由太平岛经鸿庥岛、景宏岛、美济礁、费信岛、马欢岛至西月岛,然后回到林长富岛。

    中业岛位于林长富岛南偏西约24海里左右,是中业群礁的主岛,位于中业群礁的中部,属灰沙岛,长约1。3公里,宽约730米,面积约0。33平方公里,是南沙的第二大岛。

    003号渔船在13点40分到达了中业岛,这里是离林郑基地最近的岛屿,必然是穿越一家第二批建设的重点岛屿,因此大家十分重视对郑瑛岛的考察,林南洋与张景华乘救生艇对礁盘进行了全面的考查,而郑拂、郑风、林清三兄弟则负责登岛踏勘。

    在中业岛上,郑拂、郑风、林清三兄弟找到了资料中记载的渔民修筑的小庙遗迹和一口水井,还有一块*1956年立的有‘中业岛’铭文的石碑,三兄弟给这块石碑拍了照,然后在石碑的背面刻上了‘肖杨群礁肖良群岛’一行大字,自此‘中业岛’更名为肖良群岛,该群礁更名为‘肖杨群礁’,肖、杨分别是张茜姥爷肖良群、姥姥杨翠兰的姓。

    从对礁盘的考查情况看,肖良群岛下的礁盘干出部位礁盘与卫星资料相符,形状象个逗号,面积约2平方公里以上,如果采取围堰的方法造地,肖良群岛能达到2。5平方公里以上。

    肖良群岛以东约1。6公里处是更名为翠兰礁的,采取围堰的方法造地,能得到可用陆地面积4平方公里左右,而翠兰礁东面的铁峙礁和肖良群群礁也非常适合围堰造地,肖良群岛西南12海里处的碧渚环礁15。8平方公里,其中泻湖面积9。8平方公里,水深7-24米开挖人工水道后即是深水良港,所以肖杨群礁是非常好的基地建设选址。

    整个肖良群岛的考察过程用了大概1个小时,离开时已经是14点40分,渔船掉头向南,于16点整到达道明群礁的双黄沙洲,双黄沙洲由两个沙洲组成,沙洲下的礁盘在退潮时露出水面,东北侧礁盘约1。7平方公里,西南侧礁盘约3平方公里,两礁盘共4。7平方公里,是道明群礁中最大的礁盘,未来也是穿越一家建设的重点,所以大家分两组乘小船对两个礁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。

    双黄沙洲的考察耗时约45分钟,在东北沙洲上竖立了一块木桩,上刻‘张逸群礁张逸沙洲’,张逸是张茜爷爷的名字,自此道明群礁更名为张逸群礁,双黄沙洲则更名为张逸沙洲。

    渔船15点25分离开张逸沙洲,二十多分钟后路过南钥岛,由于时间紧,大家没有登岛,只在甲板上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,发现也是无人岛,张景华便把南钥岛命名为:李梅岛,李梅是张茜已过世的奶奶的名字,命名在张逸群礁里,也算是一个纪念。

    渔船到达太平岛已是19点时分,此时太阳已经西下,天色微暗,杂货船按原计划停泊在太平岛的西南约1公里处。

    根据原时空的南沙历史情况判断,太平岛上驻扎有*,大家用望远镜察看太平岛上的情况,发现岛上果然有几点灯光,说明岛上有人居住。

    考虑到张景华、郑拂的军人气大重,所以让他们留下来和张茜一起照看船只,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三人放下一艘救生小艇,挂上马达向太平岛驶去。

    根据掌握的资料,太平岛是南沙群岛的第一大岛,面积约0。43平方公里,因1946年国民党太平舰接收些岛可得名,自1946年起就有***民党军南沙守备部队驻守,因国民党败退台湾,国民党军一度撤出太平岛。

    进入五十年代,西贡和菲律宾等南沙群岛周边小国纷纷对南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,于是国民党军1956年重返太平岛。

    根据卫星图片显示,太平岛西南礁盘有一条人工开拓的200米长的航道,可以直达岛上唯一的简易码头,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三人选择了此处登陆太平岛。

    也许是能见度不高,岛上的人好像没有发现他们,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上了码头也没有一点动静,此时,天色完全黑了下来,于是林南洋打着手电向有灯光的地方走去。

    走了大概四十来米左右,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周边的灌木丛中突然冒出几道手电筒光柱,照在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的脸上,同时传来一声大吼:“不许动!举起手来!”

    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事先判断岛上的驻军是台湾驻军,同是中国人,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,但还是吓得直打哆嗦,林南洋的手电不由自主地掉到了地上,原来设想好的应答词一句也说不出来,只乖乖地举起了手等着处置。

    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三人经搜身后,被带到一个房间内,房间的正中摆着一张长桌,长桌后坐着二个人,看服装应该是*军官,其中一个军官道:“你们是什么人?为什么来到太平岛?”

    军官大概猜测到林南洋与郑风、林清是华人,所以说的是客家话,语气也平和,不像有害的样子,林南洋是客家人,听到乡音便内心一喜,忐忑的心平静了不少,于是林南洋也用客家话道:“您能不能先告诉我现在是什么时间?”

    军官没想到林南洋会这样问,先愣了一下,然后看了一下手表道:“8点10分。”

    “长官!我问的是年月日。”知道*军官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,林南洋马上补充了一句。

    军官又愣了一下,然后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,道:“你们是客家老乡?在海上漂了很长时间?”见林南洋父子三人不住地点头,又道:“现在是1963年5月15日。”

    这次轮到林南洋父子三人发愣,好几秒钟后,林南洋父子三人回过神,相互以眼神作了交流,然后林南洋问道:“你们是***军?”

    “我们是*太平岛守备部队。”军官笑了笑,又道:“你们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,现在方便吗?”

    林南洋陪着笑按着事先准备好的说词叙述了起来,大概的意思是:我们是印尼华侨,由于印尼排华,全家乘船外逃,结果迷路来到太平岛。林南洋叙述的故事有90%%u662f另一时空家人带着自己逃难回国的经历,很悲惨,很感人,让一屋子的人眼睛都红红的。

    “失去家园、离乡别景、亲人离散都是切肤之痛!锥心之恨!不容易啊?”听完林南洋的故事,问话的*军官被触动到内心深埋的痛处,在感动的同时,勾起了自己对往事的追忆:“我也是客家人,老家潮州,*撤离大陆时我孤身一人来来到台湾,与家人断了消息,按照大陆‘红匪’打倒地主,分田分地分家财的政策,家肯定是破了,家人也肯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还不如你们啊!,你们总算逃得一命。”

    *军官对林南洋父子三人很是同情,长吁短叹了一番,才又问道:“对了!你们下一步怎么办,准备到那里去?”

    “我们家本来是南洋大庄园主,也算是富人,像长官家一样,到*大陆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,而台湾正处在大陆的威胁之下,也不安定,因此,我们想在南海找一个能住人的小岛安家,好安安稳稳过日子,也不知南海有没有合适的小岛。”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