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162章 后起之秀

宁小钗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西子书院 www.westshu.com,最快更新寒门望族最新章节!

    结盟蒙古夹击金国也是这个道理,那时上上下下对靖康之耻谁敢言忘?当然,那时候的南宋与其说趁机北伐,莫不如说是纯属无奈之举,蒙人太强势,金国已经必亡无疑。【ㄨ】

    联蒙灭金,既可以满足百姓因靖康之耻而产生的仇金民族情绪,又可以暂时缓和与蒙古的紧张关系,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。

    至于某些“唇亡齿寒”的论调,太可笑,据记载,金国一被蒙古人痛揍,转而就拿南宋来出气,以获得对蒙古人在土地财政等各方面的损失。

    北方,蒙古灭西夏,继续高歌猛进。南方,宋金又陷入了城池拉锯战,人口伤亡使得南宋朝野对金的仇恨情绪急遽升温,这时候还想唇寒齿亡?

    沈侃将自己的观点以较委婉的方式写出来,沉思了一会儿,这题目肯定是因最近的局势,周学正有感而发。

    题目是不是有些难了?不及多想,最终他下笔指出,战争并不单单是军事上的胜负,其实质是综合国力以及国策的反应。

    宋朝军队的战力并非如传言般低下,相反,能与辽国维持长期大体上的和平,光用岁供是买不来的,双方军事上的差距不是很大,不然早已被辽人吞并。

    证据是以万余人的金人就火速灭了辽,而夹大胜军威,面对区区半壁江山,仓猝泥马过江的南宋******却毫无办法,完颜亮只能望江兴叹。而以蒙古大军横扫寰宇的剽悍,面对南宋时竟足足攻打了四十余年,这都足以说明我汉人军队的战力,此外我太祖皇帝麾下的大明军队……

    写到这,沈侃不写了,因为再写下去,矛头只能指向宋朝的统治阶级,同样连年挨打,岂不是有影射当今朝廷无能的嫌疑。

    第二场策论,题目是“安国全军之道。”

    沈侃确认无疑朝廷有了振作的决心,是啊!眼下局势已经很危险了,鞑靼人气焰嚣张,都快打到京城了,倭寇也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,再这么下去……

    到了第三场,题目恢复了正常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义。”

    四书五经方面,沈侃始终认为自己不行,不管怎么下功夫,思维方式都已经定型,比不过古代人。

    但是四书五经有多深奥,又何尝只有现代人觉得难呢,其实过去的人也一样,哪怕一辈子读四书五经,能真正理解的仍然少之又少,就拿眼下这些岁数大大小小的童生来说,恐怕比沈侃也强不到哪去,更何况在综合方面,沈侃自有他的优势。

    从上午到日落西山,整整一天过去了。

    这次考试无需封卷,都由周学正一言而决,考生们答完了,自己上去交卷。【ㄨ】

    有个五十来岁的老童生上前交卷,周学正看了下卷子,翻了翻点名册,问道:“你名叫魏明?”

    老童生回道:“是,童生就是。”

    周学正打量了下他,又问道:“你今年多大年纪?”

    老童生解释道:“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,童生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。”

    “考了几回?”

    “二十岁应考,至今已考过二十余次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为何不进学?”

    “大概因童生文字荒诞,诸位大人不赏识吧。”老童生苦笑。

    周学正笑道:“你倒有自知之明,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陆陆续续很多童生都交了卷子,几乎没有周学正能看上的,其中有个年轻人诗作的好,但策论却作的稀里糊涂。

    周学正问道:“你这文字牛头不对马嘴,平时从不关心时政吗?”

    “回老师。”年轻人神色不屑,“汉唐重诗词歌赋,学生也醉心于此。”

    “混账!”周学正变了脸,“现今圣上务实,谁和你谈诗词歌赋?像你做童生的人,正该关心时事文章,诗词歌赋能管好治下么?本官奉旨来此衡文,难道是来与你谈诗词的?像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,把真正的学问都荒废的,本官懒得与你交谈。来人,把他赶了出去!”

    虽然将年轻人逐出,周学正还是仔细又看了遍他的文章,觉得此人还堪造就,便说道:“给他一个最低的名次,让他进学吧。”

    这时候,沈侃拿着卷子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周学正不认得他,也没有看卷子上的名字籍贯,大概扫了一眼,不由得一惊,又认认真真的将整个文章看了一遍,沉吟半响,这才去看考生的姓名,恍然。

    “你是沈侃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册上没有你的名字?”周学正翻了翻点名册,觉得很奇怪。

    沈侃说道:“在下年纪还小,学问不好,所以未曾考过。”

    周学正心中叹息,沈家这一代人才也未免太多了吧?这样的孩子竟然都不叫上考场。

    挥手叫沈侃下去,左右官员就见他又看起了卷子,这一看,足足小半个时辰,忽然叹息道:“这样的文字,我看了三遍竟也不能解,第五遍之后,才晓得这些词与道理,真乃妙不可言。”

    拿起笔来,在卷子上将这些闻所未闻的词汇都加了圈圈,即刻大笔一挥,第一名!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沈侃没想到自己竟能考中第一名,发榜的时候犹自觉得不可思议,面对众人的羡慕嫉妒恨,松了口气,心说总算不辱沈家的书香。

    他的第一名委实实至名归,原来今日来考试的读书人太多,而大部分都是和沈侃一样,没有通过乡试府试,抱着碰运气的目的。

    县里名额有限,府城也一样,于是周学正遂出了七道题目,五个都是关于时政方面的,一个四书五经,一个诗词方面,就为了难难这些考生。

    果然,大多数的考生甚至都不能完篇,而沈侃不但七篇全部做完,且篇篇有理有据,且词汇新颖,文章清晰明了,不像其他人之乎者也了一大顿,也没有说个明白。

    就算是矮个子中拔将军,沈侃也应该得第一名。如果放在一群秀才中间,兴许就未必了。

    总之沈侃顺利通过加试,可以进入县学了,以他的名次和年纪上的优势,也算是个编外秀才。也就是说,现在的沈侃已经有资格被人们称呼一声“相公”。

    由此,他突然间在士林中声名鹊起,继沈氏一族四兄弟之后,沈家的又一位后起之秀。

    倒是村里人形容他,用上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。

    面对所有人的交口称赞,沈侃却变得更加低调了,他深知捧得越高,摔得越重的道理,现在还远不是得意的时候,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,必须加倍努力。

    为此,他决定尽快去县里读书,躲开这能让他飘飘然的环境。(未完待续。)